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7-min.png)
2013-12-12 19:59:07| 分类: 默认分类|举报|字号 订阅
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博兴县,因湿地较多,大小湖泊里都生长着茂盛的野生芦苇、蒲草,这些植物的茎叶可用来编织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及工艺品。在博兴县城的南部,有个湾头村,濒临麻大湖,并有小清河、支脉河贯穿,这里的村民有着草柳编的历史传统,对于湾头村的女人来说,草柳编更是一种习俗和本能。眼下,随着信息化、市场化的发展,在这个约5000人的村庄里,一些头脑灵活的本地人,都做起了草柳编的相关生意,湾头村已由一种离散式的加工生意,升级为拥有相对完善上下游的产业链模式。
湿地形成地理优势 无本宝藏成就草编工艺
从博兴县出发,出县城向南行,大约3公里,就是湾头村。
从地理位置上看,湾头村水资源丰富,位于素有“北国江南”美誉的鲁北最大的淡水湖———麻大湖湖畔,同时又有小清河、支脉河纵贯,湿地较多。
适宜的环境,让野生的芦苇、蒲草生长的十分茂盛。而这些植物的茎叶都可以用来做编织材料,这些取之不尽的无本宝藏成为当地草柳编盛行不可缺少的基因。
湾头村的妇女,没事就坐在小板凳上,拿着沾湿的蒲草,双手拧啊拧,一会儿功夫,一双草鞋、一个草垫就编出来了。
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,博兴草柳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,据文字记载,清代博兴境内草编技艺就形成了一定规模,编制的防寒蒲鞋畅销京城。“就是靠着这门祖传手艺,才能生存下来,”湾头村上了年纪的安大爷坦言,“早些年,家里穷,那时候老婆就在家编筐篮子,我拿出去卖,换来的钱买粮食,才没被饿死。”据了解,湾头村由于缺少耕地,编织,外出打工和做生意成为主要的谋生方式,而草柳编手艺能够传承至今,跟湾头村人多地少有一定的关系。“过去,上至七八十的老太太,下至七八岁的小姑娘,人人都会编织。”村民周小芹告诉记者,村里上了年纪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草柳编织,“对湾头村女人来说,草柳编是一种习俗和本能。以前我们女孩儿到七八岁的时候,就开始跟大人学编织,帮大人打下手。”周**告诉记者,现在村里的80后、90后几乎都不学草柳编了,作为70后编织能手,她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。
奥运之后名声大震 草柳编重获认识
不知何时,传统工艺草柳编织品渐渐走出了湾头村年轻人的视线。
“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,村里的草柳编工艺一下子红了,”说这话的是村民***,他告诉记者,奥运会那年不仅是滨州市、在山东省甚至全国,都能看到草柳编的产品,博兴草柳编成了消费者争相选购的礼品。
“我们村里进进出出拿货的人越来越多,”***表示,当时他和媳妇在城里打工,挣的钱还不如老家编筐篮子的奶奶多。他认为作为传统的编织工艺,草柳编正是因为搭上了北京奥运会的快车道,被外界熟知,也引起了年轻人的重视,“现在很多80后、90后都离开城里,回村里创业了。
80后的小伙伴们从小看着奶奶和妈妈编织筐篮,在他们眼里不稀罕的“土东西”,竟然有那么多人喜欢争相购买,更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,从小就立志去城里工作生活的他们都纷纷扎回农村,还做起了草柳编销售的生意。
当村民开始意识到编织可以赚钱时,草柳编产业在湾头村迅速发展起来。
周**是村里最先“觉醒”的一批人之一,“以前村里没有加工厂,都是村里信息比较灵通的人在外面跑订单,跑来后,组织村里编织的老人妇女一起编,”周**向记者坦言,因跑保险自己结识了一些人脉,就在高人的指点下,08年她率先开办了草柳编加工厂,如今村里已经开办了七八家加工厂,有的做外贸,有的做贴牌,她所经营的加工厂去年年收入达200余万元。
随着草柳编的复兴,掘金草柳编工艺的人越来越多,运输、包装等周边产业也在湾头村兴起。湾头村的村民人人都在享受着草柳编工艺带来的红利。走进老贾的店铺,30平方大小的屋子,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编织、加工和包装运输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。他经营的是一家配件店,“村里加工厂、开店的人多了,他们需要的东西从我这里都能买到。”
“嫁接”电子商务 湾头村成草编“硅谷”
走在湾头村的大街上,红砖瓦房,绿荫成行……从外观上看典型的北方农村的模样,然而仔细一看墙上的标语,处处彰显信息化时代给这个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。“在外东奔西跑,不如在家淘宝”、“编出美丽乡村,淘来幸福生活”……在湾头村,此类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。“国内外对于草柳编织品的认可和喜爱,让这个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复兴,得益于电子商务。”湾头村的安**表示,淘宝的兴起让湾头村农民从手工加工角色升级为销售者。改变了当地草柳编的产业模式。安**是湾头村最早一批学会电脑和上网的村民。
在安**的带动下,湾头村村民开始接触电子商务,2008年,湾头村网店开始大规模地涌现。
小贾就是在2008年弃城回乡开网店卖家乡的草柳编产品的。2010年年销售40多万,2011年年销售150万,2012年年销售300多万,不到五年的时间,小贾网店的销售数字一路上涨,他已经由一名菜鸟成长为村里淘宝店主的榜样。“去年双11,一天就卖了20多万,”小贾对今年既定的1000万销售目标信心满满。
1989年出生的小安,毕业后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2011年回到村里开网店,“去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,今年到七月底已经完成了82万元,”小安表示。随着人们对草柳编的认知提高,网上生意越来越红火。
现在在淘宝上只要输入湾头村就会有上万条的宝贝任您挑选
在湾头村,像小 贾小安这样的网店有500多家,依托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,湾头村成了草编工艺集散地,俨然已成行业“硅谷”。据淘宝数据显示,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上的有二三十家,2012年湾头村销售收入达8884万元。
除此之外,记者从地图上看到,有205国道、潍高路贯穿其中的湾头村,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为湾头村的草柳编产业加分不少。
链接
淘宝普及湾头村样本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因淘宝的兴起,放弃城里人的生活,回村里做草柳编生意的人不在少数。
今年25岁的小安,两年前在湾头村开了淘宝店,现在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上,开淘宝店之前,已经在县城生活了三年,“找了几个工作,但每个月都只有不到1000元的收入,明显不够花,”小安表示,在老家编织筐篮的编工一个月都能拿1000元,她开淘宝店的直接原因就是想赚钱养活自己。如今湾头村里的小安他们,买了车买了房,游弋在村与城的中间,享受着现代生活。
淘宝的快速发展给湾头村带来大量的草柳编订单,湾头村本地的编工资源供不应求。小安这样的网店经营者,有时候会面临有订单没货源的局面。
在湾头村,除了像小安这样的本地村民回乡创业,周边村庄的人也在觊觎这个市场,“村里经常有外地人来租房子的,我隔壁家的门头房就租给了一个淄博人。”湾头村村民老周表示。
记者看到,淘宝也带动了当地快递业的发展。湾头村现在有20家快递公司,知名的快递公司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分店。每天下午四五点,各家网店会把当天订单打包好,送到各家快递公司,快递收货装车,一个小时后,一辆辆运输车离开湾头村,开向更远的前程。村子归于寂静,每家每户的阿里旺旺依旧响个不停。
“湾头村”拟拓行业话语权
目前,草柳编市场在湾头村已经颇具规模,基本形成了集现场生产、加工制作、集中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模式。
业内人士表示,当前草柳编产业还有不少问题待解决,尤其是产品质量问题和产业链条的加深问题,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。
此外,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较为突出,人才缺乏无法吸引中高端人才等也是让湾头村头疼的问题。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湾头村已经描画了一个村庄的商业蓝图,按照村里的设想,接下来要打造集中的省际草柳编工艺品批发基地,促成经销商、代理商向市场终端的转化,通过各个供货点的辐射发散,将草柳编产品向全国各地加以推广,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,树立起湾头村在草柳编行业的话语权。
“行业协会、商家联盟近期也在筹备,”采访中,贾培晓告诉记者,“尤其是草柳编品牌历程才刚刚开始,规范市场有利于发展品牌。”